Thursday, June 28, 2007

風雨同航60載

明報新聞網 品牌看回歸 2007年6月28日




【明報專訊】「國泰作為香港的航空公司,一定要捱落去,尤其在今次這個水深火熱的時候,一定會捱到最後一刻!」國泰航空公司前董事兼常務總裁陳南祿,於SARS時堅持不全面停飛的一番話,被視為香港精神的象徵。

今年是國泰成立61周年紀念,以一間亞洲航空公司來說,是個不短的日子。加入國泰20年、現任國泰航空公司企業傳訊總經理程鼎一直言:「回歸十年,國泰真是跟香港一起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


回歸十年 航運業困難浪接浪

程鼎一表示,航運業是香港經濟環境的寒暑表,經濟環境一轉差,「航運業永遠是第一時間受害!」貨運業首當其衝,接着影響商務旅遊,旅客不再到港洽談生意;然後市况逐漸低迷,市民外遊意欲大減,進一步打擊旅遊業務……

回歸十年,SARS成為不少港人最痛的一頁,同樣亦是國泰最大的打擊。看看以下「驚心」的數字:每周平均42%航班取消;2003年上半年錄得虧損超過12億港元,為1986年上市以來最大虧損……事隔雖已4年,程鼎一亦不禁嘆句:「當時生意直情零咁滯!3個星期就像3年般長。」


發揮香港精神 不能等政府救

雖然每天虧損以千萬計,但國泰依然堅拒全面停飛,原因在於其「是香港人的航空公司」這個信念:「全面停飛會大為影響香港形象,我們要確保香港不對外封閉。」

SARS期間,全港經濟陷入低迷。「我們要發揮香港精神!不可以等政府來打救!」就這樣,國泰首先發起「同心為香港」運動 (We Love Hong Kong),跟其他零售業公司合作,推出一系列優惠,鼓勵市民出外消費。終於,配合公司的緊縮開支政策,國泰於SARS後業績反彈,更在《投資者關係》雜誌 (Investor Relations Magazine) 亞洲區2003年頒獎典禮中,榮獲「最佳危機管理獎」。

記者原打算只問及金融風暴、SARS等兩三個國泰有可能會面對的低潮,沒想到程鼎一聞言竟笑說:「點止咁少呀?」「金融風暴後元氣未復、香港又爆發禽流感,然後面對新機場大混亂,大大影響旅客訪港意欲;千禧年禽流感再爆發……不夠一年,又要應付911事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同心為香港」運動,是國泰在短短兩個星期,便想出來的回應。程鼎一表示:「航運業面對的挑戰,瞬息萬變,反應一定要快。因此國泰公司文化很開放,不會每件事也『慢慢傾』,覺得好就要立即去做。」國泰亦因此成就多個「第一」。

甫回歸,訪港人數即告大跌:「由於旅客不再蜂擁來港見證殖民地時代的香港,香港吸引力大減,單是日本客已暴跌四成。」國泰遂推出「1人價錢、2人同行」的超級禮遇 (Super Offer) 優惠,此優惠乃全亞洲航空公司的首次。

其後,911事件嚴重打擊全球經濟,旅客不敢乘坐飛機,國泰生意銳減。為此,國泰推出寰宇通 (World Pass),讓旅客以13,000元的優惠價,購買「兩長 (途) 一短 (途)」、目的地任擇的機票,此亦為亞洲航空公司的創舉。


不斷增值 鞏固優勢 正視競爭

被問及近年廉價航空的迅速發展,會否對國泰造成壓力。程鼎一指出,目前有多達75間航空公司在香港開辦航線,航運業競爭一向非常激烈,國泰的策略是「讓公司增值」:「國泰走優質服務路線,強調服務質素,並且鞏固以香港為家的優勢,吸引本地搭客。」

回歸後,本港公司跟內地關係愈趨密切,國泰同樣大力發展中國業務。去年國泰便宣布與港龍航空整合,並增持中國國航股份,發展內地航運網絡。程鼎一解釋,內地經濟日漸蓬勃,航運業發展空間很大:「海外前往內地直航線比較少,但香港至倫敦每天已有13班機,配合港龍的內陸航線,香港可以發展成為接駁內地航空的中轉站。」

按人的年紀,60歲已是「耳順之年」,但抱有一顆求變之心,同屆60歲的國泰卻一點也不老。



國泰雖然已有60年歷史,但公司做的調查卻發現,原來有很多香港市民並不知道國泰是香港品牌。因此近日推出一系列懷舊廣告,讓市民知道國泰一直跟香港人一起成長。


國泰的航機,在我們的上空已飛過61個年頭。


經營之道


1. 以人為本
着重團隊精神,讓員工發揮個人才幹

2. 由心出發
講求服務質素,於招聘時只會挑選熱愛服務他人的應徵者


發展里程


1946年
成立國泰航空,初期主要開辦往返馬尼拉、曼谷、新加坡及上海的航班

1973年
載客量首次突破100萬人次

80年代
開辦來往歐洲及北美洲的航班

1999年
於香港國際機場設立國泰總部

2003年
在世界旅遊大獎選舉中,獲選為亞洲最佳航空公司

2006年
與港龍航空公司整合,發展內地業務,載客量達1600萬人次


文:梁淑英  圖:受訪者提供

Thursday, June 21, 2007

本地文化 融入生活

明報新聞網 品牌看回歸 2007年6月21日


【明報專訊】紅白藍膠袋、大紅公雞碗、彩色筲箕,莫不是70、80年代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不過,隨着香港人生活模式改變,這些物品在數十年間漸漸消失無蹤。「這都是『香港遺產』,屬於每個香港人,好值得加以運用,傳給下一代。香港變得太快,跟鐘樓不同的是,大家尚知道鐘樓會拆,而大紅公雞碗的消失卻是無聲無息的,要找也不易……」在倫敦修讀建築、現年42歲的楊志超,早有意為香港的下一代留住文化根源,創立一個「只有本地公司才能辦到」的香港品牌 ——「住好啲」。

90年代初,香港家品巿場趨向貧富兩極化,且缺乏專門售賣家具和生活用品的商店,「那時的家具不是貴就是平。從外地入口,品質用料好的,價錢便很高;稍為便宜的,又缺乏設計。」楊志超說。要成立一個質素能媲美外來貨,而價錢合理的家居生活概念店,香港絕對有巿場。

就在回歸前一年,楊志超與朋友劉玉德打正「香港品牌」的旗號,在鴨脷洲一工廠大廈內創辦「住好啲」,以摩登時尚的手法和設計、「買得起」的價錢、「貴精不貴多」的原則,用「家具及生活用品」呈現對香港人來說最富親切感、最「原汁原味」的本地品牌。「就如名字『住好啲』,都是地道、casual的『香港話』。」不論富貴貧賤,「住好啲」(改善生活質素) 確實是香港人的渴求和嚮往,由名字、理念到貨品設計,「住好啲」都是貫徹始終的親切、地道。

開業11年來,楊志超坦言過去不論家具行業巿場的變化,以經濟、政治、民生,或多或少均影響「住好啲」的發展。開業初期,他形容巿民對居住環境、需求都不太緊張,「家具有別於時裝或手表,不會著兩著便擱置一旁,大家都會小心選擇,少有追潮流」。


原汁原味品牌 喚起港人身分認同

不過,隨着97回歸,炒樓風氣日盛,地產發展商紛紛推出新樓盤,並以裝潢誇張、華麗的示範單位吸引買家,巿民對家具的需求及要求亦相繼提升,開始重視細節和設計,細小的家品、飾物擺設亦大有可為。除了樓巿帶動,「回歸」的政治背景,亦間接幫助了「住好啲」一把。「在殖民地長大的香港人歸屬感較弱,但正因為回歸,喚起香港人關心歷史、文化及身分認同,間接令更多人留意標榜香港文化的『住好啲』。」楊志超笑道。

98年一場金融風暴,加上「八萬五」房屋政策令樓巿大滑,「住好啲」的生意大受影響,經營策略亦需略為調節。「為免將貨就價,唯有減少推出裝飾性的產品,主力售賣較實際的家具。」雖然業務受挫,楊志超卻認為不是全無好處,「經濟差時,人工、租金皮費亦相對較少,競爭亦不如今日激烈」。就是這樣「拉上補下」,「住好啲」同年進駐九龍塘,更於2001年在銅鑼灣開設2萬呎的旗艦店。

正當經濟漸漸復蘇、零售業剛有點起色之時,香港卻爆發SARS。03年5月,日本著名家具及生活擺設零售商BALS集團旗下的家居生活概念店正式進駐香港,這時候遇上海外對手來港投資,「住好啲」可謂百上加斤,楊慨嘆:「面對路線相似的日本大財團加入,競爭不單是顧客,還有員工。我們資金有限,打擊甚大!」

為免正面交鋒,「住好啲」遂走特色路線,加強具本地特色的設計;04年,楊志超設計的「街頭剪影」手提袋更獲香港設計中心及貿發局頒發「優秀中國設計」優異獎。此外,「住好啲」亦以品牌名義衝出香港,拓展內地及歐美巿場,並在內地成立G Plus,專門出售Cash and Carry的小型家品,不過他強調,「住好啲」的銷售對象始終是香港人,香港巿場佔總銷售額達80%。


特色設計 不停創新 打擊抄襲

然而,產品的獨特設計,少不免惹來同行抄襲。楊志超唯有以「變」招架,「多年來,『住好啲』的產品都是不停創新,由最初只有小量家品、擺設,逐漸加入時裝、匙扣、手表、首飾,最近更引入花店、餐廳、古董,但求產品生活化,給顧客帶來新舊對比」。

今日「住好啲」在香港的總銷售樓面面積近4萬呎,除了銅鑼灣總店,亦於尖沙嘴及中環開設分店,員工數目由開業初期的20人,增至現今過百人。對於香港品牌的前景,滿腦子創意的楊志超相信「香港還可以弄出很多東西」,若有機會,他希望把「香港文化融入生活」的哲學引進飲食、電影、音樂,甚至酒店等不同層面。今年年尾,楊志超將會於石硤尾舉辦展覽,展出「住好啲」歷年的經典產品及楊志超的私人珍藏。



除了家具及生活用品,「住好啲」亦不斷注入新元素,如時裝、手袋。


楊志超認為,香港品牌的發展可以無窮無盡,
就如彩色筲箕也可以成為別具特色的燈罩。


楊志超11年前創立「住好啲」,希望為香港的下一代傳留文化根源,
大家可還記得茶櫃內的大紅公雞碗?


成功之道


1. 裝潢格局生活化,營造親切感覺
• 有別於一般家俬舖,店內除有產品,亦模仿真正的「屋企」格局:
開着的電視、音樂、香味,給顧客營造「屋主剛剛行開了」之感

2. 保持「變」的路線,增加品牌新鮮感
• 以「貴精不貴多」的原則,不時推出新款設計、產品
• 擴大經營業務,由家具「變」出餐廳、花店、古董......

3. 重視產品細節,提升顧客信心
• 楊志超於香港親自領導設計,並於內地及東南亞生產
• 產品的設計、質地、舒適度、車線位都一絲不苟

4. 分工得宜,上司下屬打成一片
• 楊志超專責設計、劉玉德專責管理,分工得宜,相得益彰
• 無分階級,即使是行政總裁也會「落手落腳」做前線工作


發展里程


1996年
楊志超與劉玉德於鴨脷洲工廠大廈創立「住好啲」

1998年
於又一城開設首間分店

2001年
開設銅鑼灣旗艦店

2003年
「住好啲」產品在中國大陸、亞洲及歐美出售

2004年
獲香港中華廠商會頒發「十大香港名牌」、香港設計中心及貿發局頒發「優秀中國設計」優異獎 (「街頭剪影」手提袋)

2005年
成立品牌G Plus,於北京、上海及深圳出售Cash and Carry產品


文:梁以祈  圖:董玉金

Sunday, June 17, 2007

騎呢棺木大發死人財

明報新聞網 2007年6月17日


【明報專訊】英國殯儀一邊愈見講究環保,一邊卻出現花費巨款追求勞斯萊斯、結他、芭蕾舞鞋等千奇百怪棺槨造型的趨勢。

洛丁漢一家老字號殯儀公司繼2000年開拓「奔放棺材」(Crazy Coffins) 市場大受歡迎,最近更宣稱什麼天馬行空的創意訂單,一應奉陪。老闆吉爾說:「我們不會發明什麼。要求源自貴客,我們從不拒絕訂單。」不過這些古怪棺木製作頗為昂貴兼費時,更因棺木的尺寸問題,可能需要雙倍的喪禮場地,使葬禮費用更為昂貴。

結他棺材盛惠60萬


該公司的首件作品是飛機棺材。最新作品是勞斯萊斯棺木,日以繼夜地總共花了兩周才製成,造價達60萬港元,跟04年一副像電子結他的棺材造價相同。他們曾為一位女士製作了木蛋棺,又試過為芭蕾舞蹈員製舞鞋棺。其他作品還有紙鳶、駁船、滑板,甚至垃圾箱造型的棺材。

該公司每年約承製1.5萬副棺木,至於典型棺材,可提供48小時內完工的個人化手繪,像電單車、動物等,每副大約3750港元。

但另一邊廂,英國的環保喪禮也有增加趨勢,例如用上「竹織棺」,又或是以循環再用物料製作的「生物降解棺材」。協助籌辦環保葬禮的中心指,6年間已增加1倍至223宗,一些遺屬甚至不為死者立碑,而是改用植物誌記,又或葬在森林中。


法新社



The Ballet Shoe Coffin


The Barge Coffin


The Bride of Dracula Coffin


The Egg Coffin


The Footballshoe Coffin


The Guitar Coffin


The Skip Coffins


Pictures from Crazy Coffins
http://www.crazycoffins.co.uk/

Sunday, June 10, 2007

瑜伽是要你看見自己

明報新聞網 生活駁格 2007年6月10日




這是關乎平衡的式子,對結實臀部和強化後背有幫助。


瑜伽熱潮是很容易感應的。據說,瑜伽教室由SARS時的10間,高速增加至今天的逾百間。身邊愈來愈多朋友抽空上瑜伽課。走在最繁盛的中環,大廈外牆伸出街道半空一個又一個的廣告板,一個在鬧市中的瑜伽姿勢,使旺中帶靜,叫人嚮往。但看着看着,你會懷疑,不知幾多姿勢幾多實際。因為,你熟知在香港生活,只有樹欲靜而風不息。

開始練瑜伽,本意是趁年輕為自己增補一點運動細胞,或也附帶一種年少未能習舞的補償心態。(好些瑜伽動作不是很有點舞蹈姿勢的曼妙嗎?) 要數最直接原因,是敵不過友人J的熱情游說。

第一課,10分鐘熱身,雙手前後大迴環,小學體育課的記憶隨即湧現。我記得,開初是扮馬虎,後來就變成真馬虎了。久而久之,後滾翻,手倒立,總之對肉身有一點出格要求的,都必定投降。

那一課,重新直面心靈與肉身的長久隔離,是個痛苦又愉悅的自我體驗。

我未算是很投入的瑜伽學生,有時賴牀有時太累有時有appointment,藉口不少,倒能夠持續一星期上一至兩課。老師來自印度,名字是Yogananth Andiappan,很年輕,教的很認真,就是說,如果你賴皮偷懶做少一點,他會看不過眼,他總是要你做到你能力範圍內的最好。他的示範總是無懈可擊,人體的潛能在他身上看來好像是無限,他卻心中有數:3000。他懂3000個姿勢 (專業術語是式子),都是他跟他爸在印度廟宇柱石上抄錄回來的。

式子三千


他的名字是他父親起的,「我父真的很喜歡瑜伽。」Yoga (瑜伽) nanth (快樂) 兩歲開始學瑜伽,那是他父親Dr.Asana Andiappan的一個試驗 —— 此前從未試過有小孩練瑜伽。別以為印度人都懂瑜伽。傳統以來,當印度還是嚴重不平等將人分階級的社會,只有高僧修習,只有高僧讀懂紀錄瑜伽的語言,故此,瑜伽一直以來都是「秘密」。後來有位高僧破格傳授給他那並非生於最高階層的父親,他父矢志,要將瑜伽帶給普羅大眾。

由於從前都是信奉印度教的高僧才修習瑜伽,人們總以為,瑜伽是一種宗教,那是一個誤會。

相對於在香港,瑜伽被看待成一種運動/嗜好,而且每每三四十人一組上課,在印度,那是一種單對單的治病療法。Yogananth的父親在印度經營治療中心,為患有背痛、偏頭痛、關節痛、心臟病、糖尿病……等病人個別設計一套對症下藥的治療動作。最近,他們試驗為愛滋病及癌症早期病患者治療。印度醫學與中醫對身體血氣運行陰陽調和有一脈相通之理,着重固本培元。修練瑜伽,同時佐以食療,假以時日便見療效。為了讓更多人認識瑜伽,在印度有大型戶外研討巡遊,以吸引市民大眾注意。

來到香港,瑜伽變成另一番修成。Yogananth說他是2003年SARS肆虐時來港。SARS大大衝擊港人,讓人們意識到,原來我們對病患的防備意識如此低,原來健康不是理所當然。那年,有人特地到印度物識瑜伽大師,想要把瑜伽引進香港,找到Andiappan一家。家人最初反對,怕Yogananth會受感染。他到埗初期,上課時只寥寥幾人,還戴着口罩。幾年之間,學生人數不斷上升,他的身邊,還有好幾個得意門生,把身體鍛煉得柔韌無比,一問之下,那已是幾年下來的修為。其中有人更辭去金融工作,潛心修練。

本土特色


急躁是本土特色,總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多。Yogananth發現,香港學生總想一步登天,最喜歡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做到這個那個?」又有好多白領麗人,一星期五天工作忙不過,把練習堆到周末一次過上3課做3小時,以為這就是平衡,結果身體鬆張不調,弄巧反拙。再者,他抱怨集體上課的環境也有違瑜伽精神,「一個小房間三四十人,每人就一張蓆那麼一點的空間,每一課就那樣拉拉筋。好些式子都沒法做,總不成把腿伸到人家處吧。還有就是,師生是沒有交流的,上課下課,來去匆匆。」「瑜伽的精神是自由,這樣真的不太理想。」他承認,這是他的一點妥協。

瑜伽式子繁多,學懂這些只是起步,懂得一個人自身的內在調和,才有形有實。「常聽見有人總在埋怨說自己不夠瘦,他們明明不胖,卻嫌不夠瘦,總要跟別人比較,我們根本看不見自己。」的確,自由與不自由,有時只是一念之差。

他說,不論男女老幼肥瘦高矮,只要按個人體格修習瑜伽,都有裨益。那是沒有終點的自我發掘過程。就如他爸,80歲還在練,還在教,能夠用念力控制心跳每分鐘20下。有修為更高的大師,能叫心跳短暫停止。「古時高僧決定是時候離開人世,都是自行走進墓穴,然後停止自己的身體機能。」

隻身來港,Yogananth坦言是希望走出父蔭,實踐自己。他有一個夢,也是他爸的夢,希望出版一部瑜伽百科全書,詳細解釋他的3000式子。最近他試水出版了一部瑜伽寫真,展示部分式子,附以多國語言註解。


文:海倫  圖:麥兆豐  編輯:陳立衡

Thursday, June 07, 2007

時裝品牌王者

明報新聞網 品牌看回歸 2007年6月7日


【明報專訊】「增值跳板」6月起一連4期,會介紹「香港品牌」的故事,從衣、食、住、行,回顧10年來各行業的變化與發展,剖析這些品牌的成功之道。

代理Dr. Martens及Levi's起家的I.T創辦人沈嘉偉,19年前只有一間200呎的小店,今天引進的國際時裝品牌逾200個,單在香港已開設超過157間店舖,還先後打造5cm、izzue等自家品牌,引領衣著潮流,不論年輕一輩、OL、藝人,衣櫃裏總有一兩件I.T出品。





回歸10年,經歷過國際品牌自設分店、水貨店、高中檔國際品牌來港搵食,令原本競爭劇烈的時裝零售業爭逐市場更趨白熱化,I.T這個時裝王國發現,向外發展才是唯一出路。

1988年,20出頭的沈嘉偉與胞弟沈健偉在銅鑼灣伊利沙伯大廈開設Green Peace,專售英國Dr. Martens皮鞋及Levi's 501牛仔褲。I.T巿務及傳訊總監鄭靜珊表示,那時經濟、文化都不及今日蓬勃,資訊亦不算發達,有能力到歐洲$&的人不多,雖已有連卡彿及JOYCE等老牌子,但服裝行業競爭不算激烈,仍有足夠的巿場空間容納香港當時不太普及的歐洲品牌服裝。

「那時香港時裝界並非百花齊放,大家選擇少,認識的都是Gucci、Chanel的主流品牌,不少本地品牌都是90年代才冒起。」因此,這間走在時代尖端、擁有「時尚風格」的小店開業不久,旋即成為年輕族群的朝聖地,店舖其後亦不斷擴展。

自設品牌 吸納不同層次消費者


不過,隨着經濟起飛,國際高級品牌亦以「分店」形式進駐香港。鄭說:「Giorgio Armani以前是由JOYCE代理,但看到香港的巿場需求增加,如今已改為自設分店,這是國際品牌的經營趨勢。」面對新崛起的本地品牌,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水貨店先後加入戰場,時裝代理商遂各出其謀「爭品牌」,「品牌角力戰」正式展開。

97回歸,Green Peace易名I.T,在日劇熱潮及一眾年輕偶像的追捧下,A Bathing Ape、Undercover、Fiberops、Tsumori Chisato等日本時裝品牌瘋魔香港年輕人。I.T採取『多品牌、多層次』的營銷策略主動出擊,代理多個不同價格的歐、美、日本品牌,並成立自家設計品牌「應戰」。鄭說:「以前一直都是奉行『多品牌』的經營模式,不過規模較小。由於做『代理』毛利低,公司自99年起正式推出連鎖店式的自家品牌izzue,同時以i.t (代理日本貨為主、價格較低)及I.T (代理歐洲貨為主、價格較高)的『多層次』形式發展,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顧客可以在I.T買一條2999元的牛仔褲,但亦能在CHOCOLATE以170元買到一條。」




港巿場趨飽和 積極向外拓展


近年,繼西班牙品牌Mango及Zara之後,有60年歷史的國際連鎖時裝店H&M (Hennes & Mauritz) 亦於今年正式進駐香港,在時裝零售業上分一杯羹。鄭慨嘆巿場日漸飽和,當「來路貨」一對耳環只賣十數元、一條褲盛惠百多元時,向外發展才是唯一出路。02年,I.T跟旭日宜泰聯營,進軍內地、台灣及東南亞巿場,至今全球已擁有超過300間店舖。

97年金融風暴、經濟低迷,03年SARS肆虐,使香港不少行業都受到打擊。然而,I.T卻於05年跨進另一個高峰 —— 在港上巿。上巿前反應熱烈,香港公開招股超額認購約969倍,投資者最少要認購30萬股,才肯定獲分配一手。憑藉敢於嘗試的作風,I.T未來不排除會把業務拓展至起居飲食層面,不過,時裝始終會是主力業務。


文:梁以祈

Wednesday, June 06, 2007

III

Imagination 想像

Innovation 創新

Inspiration 靈感

Sunday, June 03, 2007

寂寞才做牛仔褲

蘋果日報 BuyMeASunday 2007年6月3日


寂寞有甚麼用?
寂寞可以做牛仔褲。

立論


在百貨公司的牛仔褲部門,問號冒出。

「為甚麼這兩個最熱門的牛仔褲品牌,都是北歐做的?」我的好奇心無故旺盛。(幸好這裏是《蘋果》,這個問題要是刊登在《中大學生報》,恐怕又要送檢了。)

「他們寂寞呀,」同行的人說,「寂寞才有心機做牛仔褲呀,那麼吃力不見功的事。」

係咩?一時間我又覺得這個解釋好像很圓滿,想起那些「星期日要連人帶褲浸浴缸,牛記才會順應體態發展,顏色才漂亮自然」的傳說,照計7點過後死城一片的不花花世界,例如斯德哥爾摩,市民大把空閒,留在家裏小心翼翼將牛仔褲洗得層次分明,也是很合理的事吧。

隔了好幾個禮拜才覺得自己唔型,人講我又信。


1.0 寂寞的牛仔褲
北歐的城市寂寞嗎?沒去過,我其實不知道。只知道近來最搶手的兩大牛仔褲品牌,Acne Jeans和Cheap Monday,發源地都是瑞典。它們像寂寞的人才做得出來的細藝嗎?其實也不像。它們甚至不是以最花時間的洗水效果作為主打的。


1.1 Acne Jeans
Acne Jeans就算有經過洗水,目標都是「柔軟」,而不是「貓鬚」,如果你再企後三步看一看,會發現skinny才是它的重點。Skinny和寂寞有關嗎?不見得,我識得不少越冇拖拍越肥的人,收身如果有寂寞那麼簡單就好了。



這是Acne Jeans,關於他們和Superfine之間可歌可泣,不,有血有淚的故事,可上http://lady.atnext.com看看黎堅惠小姐的第一手報道。(香港在I.T,連卡佛有售)

1.2 Cheap Monday
我覺得「Mika」是「川久保玲」的相反詞,這位英國歌手不論其人其樂,顏色多多,鬼五馬六,令人無端端很開心。

見到Cheap Monday的牛仔褲,總令我想起Mika,紅的綠的金的直條的格仔的「香雞腳」,一對對都像「蜜蜂王子」卡通裏的昆蟲後足。最感人的是,不負自己開宗明義「Cheap」的美名,本來就為救濟「窮風流」的潮人而設,所以即使物離鄉貴,來到香港售價通常也不過千(或者過少少啦),又靚仔又鍾意搞慈善活動,很難令人不想以身相許。

寂寞?黐線!


Mika


平,反而可以任玩,這是Cheap Monday的兩大巨獻:超高腰的「Eiffel Tower」和市場上算難搵的鮮紅色skinny Jeans。(香港在連卡佛有售)

2.0 不寂寞的牛仔褲
我們又去「不寂寞」的城市,看看他們做的牛仔褲怎麼樣?

不寂寞的人滿場飛,既蝴蝶,也蜻蜓,只有點一點水的時間,然後立即轉場,還有多餘的愛應酬織布機,衣車和洗衣機嗎?

我們又揀兩個潮人當寶的牌子作抽樣檢查。

2.1 Superfine
Superfine Jeans果然也沒有甚麼養眼的洗水痕迹,就信一信是這對英國雙姝的「藝術決定」吧,她們要的,據說是Punk與Rock,所以石磨藍就留番畀蒙大拿州閃電平原鎮的真牛仔們。設計者Lucy和Flora,也不是沒做手腳的,她們畢生的stylists功力,都用在改良褲形上,skinny skinny,要講兩次,因為人有左右腳,而為了這12個英文字母,她們主修的科目是「如何把橡筋織進丹寧布」,令穿者雙腿貼上加貼,先攻佔兵家必爭之地──Kate Moss,然後大軍齊集Dover港口,向世界出發。

最新衞星消息:已打勝仗。

不寂寞的倫敦,不寂寞的時裝界,也做得出好的牛仔褲,當然,作品簡約(只能簡約吧)也是意料中事。要輪到鑲龍繡鳳、複雜到爆、手工唔值錢的牛仔褲流行,斯里蘭卡和秘魯才有機會在時裝界抬頭吧。


Kate Moss着乜就要跟住着乜,這件事我覺得已經超越理智與獨立思考,但人總得有點甚麼「信仰」,心靈才有慰藉,所以她穿Superfine,我們還是照跟吧。(香港在Harvey Nichols,I.T有售)


也是Superfine。但連Victoria〈圖〉和Olsen孖妹都照跟如儀,我則覺得有點匪夷所思,為信教而信教了。


Mary-Kate Olsen

2.2 April 77
Skinny Jeans通常跟「Rock」和「Punk」等字眼掛鈎,要玩得刁鑽,補送專科,才會有「Gothic」「Heavy Metal」等專門名詞出現。來自法國的April 77,是包羅萬有的,「音樂」與「窄牛仔褲」能拉的關係,他們都拉盡了,無非不甘執人口水尾,人話skinny Jeans你又話skinny Jeans咁冇性格,點出嚟威?不過說穿了,也不過是skinny Jeans而已。

他們聰明,知道簡約的skinny Jeans市場已被左右包抄,封到「Tup Tup陷」,所以整色整水,異軍殺出,條條牛仔褲都有details,例如全條豹紋斑馬紋或者在兩側夾了禮服褲的黑絲帶,甚至在褲襠車了條不合比例的顯眼大拉鏈……總之,加上訂價平,他們又掂咗。不甘,為他們帶來第一桶金。

不甘寂寞的人又算不算寂寞呢?算。先有寂寞,後才有不甘呀,寂寞是門,不甘是門把,安上門把的門才能走得出去。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去五金行買定一批「不甘」,放在櫃桶底,以備不時之需。(乜太智慧的復刻)


April 77,好聽講句有點「粗微粒」,難聽講句是「cheap cheap哋」,但「粗」就是這種衣服的元神,太refined就唔潮㗎喇。(香港在I.T有售)

結論:寶褲


我最憎在淺窄侷促的更衣室試褲,尤其牛仔褲,其實,就算在寬敞豪華的更衣室試褲,我都憎,一着一除一身汗,辛苦過乜,所以我信聰明的性工作者都着裙開工。

所以在時裝店裏,對着由一批連牌子都未聽過的牛仔褲砌成的磚牆,經歷尋尋覓覓除除着着,終於找到一條自覺穿得靚的牛記,是宿世因緣。(「寶庫」這個詞語中間該夾個「禮衣邊」),難得找到了,我擬得三五年形影不離,好好享受一下合身的幸福。

那為甚麼有人可以不斷買牛仔褲呢?

原來,寂寞才買牛仔褲。

了解寂寞的人才做牛仔褲(並且因為別人的寂寞而發了達)。


本周Honorable Mention:
近年我最喜歡的牛仔褲,其實還有Prps,美國度身訂做的Jean Shop也很有趣,可惜它們不skinny,今日篇幅所限,只能給個Honorable Mention。


Text by 黃偉文 (黃偉文自我簡介填詞人,其實最鍾意買嘢,最憎寫字,星期日盡可能唔寫字,去買嘢。)

與林憶蓮合作是苦難 林夕讓張國榮走出衣櫃

明報周刊 第2012期 志雲飯局


許多人以為梁偉文之所以用林夕這個筆名,是因為他鍾愛《紅樓夢》,林夕二字由「夢」的簡體字「梦」而來;但林夕說:「最主要因為我欣賞林振強,林字好靚,『梦』這字就像樹林下有很美的夕陽。」所以,打從八六年首次發表《吸煙的女人》開始,姑勿論學友叫他「阿夢」、黎明叫他「夕夕」、或是俞琤叫他「夕爺」等等,梁偉文還是喜歡人稱他林夕。

最高紀錄年產近二百二十首歌詞的詞聖林夕表示,他成長於一個荒謬童年,父親有三個太太及疑患有「狂躁抑鬱症」,但小時候經常被罵,亦鍛鍊出他能人所不能的堅忍耐性;而明戀、暗戀、同性戀、雙性戀、三角戀或是苦戀等,他都看得通、寫得透,也是因為他經歷了九八年大失戀,以及經常為朋友擔任感情社工角色的經驗。不過,林夕「再見悲哀」的過程中,也曾想自殺。 信了佛的林夕除了話帶禪理,也不失創作人語帶幽默,對於有傳作詞年產量最高的他有人代筆,他從中取利,林夕會說:「嘩!我是大雞,不吃細米!」因江湖救急,他可以用四十五分鐘填出《明知故犯》,也可因野心大,用十日填一首《Shall We Talk》。人生走了四十六年,林夕至今除了要感謝俞琤、羅大佑對他的提攜,黃霑送他《金剛經》讓他學懂放下外,還包括介紹他認識Raidas讓他走進詞壇,令他與不同歌手合作的韋然。


陳:陳志雲  林:林夕


陳:跟這麼多歌手合作,哪個彈歌詞最多,覺得最麻煩?

林:其實全行都知道是誰,我也不怕說出來,是一個叫林憶蓮的人!我自問是一個不輕言放棄的人,但她真的會令人放棄。任何歌手我也願意改歌詞,改三、四次也有,但林憶蓮最大問題是她不知自己要什麼,她說不出來,只會說一些很抽象的感覺,「咦!不像那些喎!」她有一首《再見悲哀》是最高紀錄,我填了八次,填了三、四次之後,她覺得不妥約出來談,我列出很多可能性,她仍是沒答案,終於有一天我不再理她,覺得是這樣寫,之後她便收貨。過去這麼多年跟林憶蓮合作也是一個苦難,令你自信崩潰的一個過程。但從這個過程我又學到些東西,就是怎樣應付一些不知自己要什麼的人,如何去引導她說出來。

陳:怎引導?

林:是很難的,譬如有一次,她說哪裡應該是黃色,我心想「嘩!你估畫抽象畫嗎?那裡是黃色。」那我便說是否就是黃昏的感覺。她便說:「嗯,有少少,但不是完全黃昏,是未到懶洋洋那種黃昏。」但其實也是很抽象。於是就寫一些不重覆她不喜歡的東西,是用減法,她不能說給你聽是怎樣,在訓練過程中減去究竟那些是唔得,那我便很快可以得到答案。

另外,跟她深入交談談歌詞是沒有用的,是很有難度,所以最難服待一定是林憶蓮天后,沒話可說。

最易服侍是天后王菲,王菲對我絕對信任,總之我寫什麼她唱什麼,她不明白,我也可以大喝一聲「唱!」錄完之後再慢慢理解,解不明白過多數年多些經驗就會明,聽我話唱。另一個是楊千嬅,我寫了首《電光幻影》很有佛理,我怕她不明、抗拒,我告訴千嬅這是我發癲之作,先灌錄不要問點解,日後她有佛緣自然明白。

他的皮肉與摯友


林夕曾形容,王菲是他的皮,千嬅猶如他的一塊肉,事實上,他視王菲如無名份夫妻,關係信任、融和;而千嬅除了跟他寫歌夾,私人感情也是要好。至於男歌手,林夕說現時與他最夾的,是陳奕迅、古巨基及劉德華。劉德華信任他之餘,也佩服他有著「無欲則剛」的社會責任感,而自八七年開始合作的張國榮,林夕更定義Leslie是他的摯友。

林:好朋友的定義是凡事很信任我、什麼都全交給我為他做一個型,我就像一個裁縫,循他的性格做到出來,很開心。Leslie也教會我對於家居的奄尖,他每一個家,都是一個藝術品,到現在也想住他住過的地方,感覺會高分些。我跟他寫過的歌已經足夠我懷念他,人生得一知己是很難求。

陳:跟他寫過那麼多歌,最印象深刻是哪一首?(《我》!)是表示他自己性取向的作品?

林:是!其實很簡單,他要當中有一句,是一齣電影很有名的對白「I am what I am」,那我便說「哦!這樣,你是否要走出來?」他說:「走!走出來!」那我便寫了國語版及粵語版,如果我沒記錯,我替Leslie寫了六十多首歌,《我》是最喜歡,到現在聽回來也會感覺跟他是夥伴關係,大家緊緊握着手。

陳:這歌讓你如此深刻,是否因為它勇敢的透過歌曲走出來?

林:其實他走出來已經不需要很勇敢,因為廣大的傳媒已經證實了,正式走出來對他來說沒有太大代價,不過,他覺得既然之前沒有一個藝人走出來說過,他便走出來!

陳:換轉是你,你會不會有這個勇氣?

林:嗯……我會有……有……但是要考慮其他人的感受,現在社會開放,是沒所謂,這是一種天生的取向,但要照顧一些未能接受你身份的人的感受,要計算這個代價。所謂「走出來」,用一個走字,即out of closet從衣櫃走出來,我覺得是一種歧視,已經不正確。為何要走出來?雙性戀人會否說我走出來?為何同性戀人要說走出來呢?我是同性戀,毋須走出來,根本我活得非常開心快樂,走出來是早年需要些。

Leslie是有優勢走出來,因為他本身靚仔,要不是他靚仔而又不是有一個登對的唐唐,大家用上唐唐來稱呼,代表很多人接受。其實Leslie在這方面令大家覺得同性戀沒問題,只不過天生喜歡同性,現在大家也不會對Leslie及唐唐有核突的感覺,只會覺得是一對鴛侶。經過Leslie之後,我覺得任何歌星無需要走出來,毋須再特別講,如要特別講,反而不正確。

九八年曾想自殺


林夕說過,成為一個好的填詞人,差不多要雌雄同體,為此他經常精神分裂,諸如寫梅艷芳《女人心》,他當然要幻想自己是阿梅,望著睡在身旁的男人。被問創作過程中曾否愛上過另一位男性,林夕強調他不會像梁朝偉般難以抽離,他試過邊寫邊哭的作品,是梁漢民《七友》。

林:因為《七友》寫我自己嘛,我很少哭,我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脆弱,我是個堅強而又理性的人。一面寫一面哭的,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矮人,其一我矮,其二我一直也在做小矮人的角色,永遠也是扮演社工,長期為他人的感情問題服務,除了歌詞外,還包括我所聽的電話,但勸慰完之後,每一個人得到他要得到的感情之後,慢慢就少了電話,慢慢開始疏遠,感覺很強烈。

陳:當你自己碰上感情問題,有沒有人為你當社工?

林:無!我不知為何不需要?如我有感情問題,我很冷靜,會自己用心智去平復,尤其信了佛後,更加不會有問題。我做得社工也不是為了回報,但不知何解,我條命是這樣,很多人以為我是專家,其實我只是一個概念愛情專家。

陳:在你的感情經歷中,最痛的一次是怎樣?

林:我也估計不到……估不到自己有一刻……會……在浴缸中浸下去……(自殺?)是!嗯……但最後沒有……因為我怕影響對方,令對方餘生也不會開心。我做人有很多座右銘,跟曹操相反,我是「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可負天下人」,我不想任何一個人不開心。最痛一次,也經歷不同的階段,最初是找這個人的缺點;之後再想這個人有什麼好,雖然恨也需要氣力,但當你發覺憎就不一定要愛;還有,大家遲早也會老,貪對方「靚」來幹嗎?最終大家也會變成骷髏吧。

那次大失戀,我體驗很多,那時一九九八年,王菲也剛離婚,竇唯講了很多難聽的說話,我疼愛的王菲非常高檔,一句也沒回應,我寫這張碟的詞(編者按:王菲離婚後,九九年推出《只愛陌生人》專輯,內有《開到荼靡》等林夕作品)也是在我大失戀的時候,我想了很多方法去理解哀傷及放下哀傷,寫完整張碟,我發覺原來跟佛理很相近,那我便開始信佛。

陳:會否斷塵寰,不再談戀愛?

林:嗯……這對我是很大的問題,要替千嬅宣傳一下《化》,我現在對感情的化,會覺得戀人到最後都會是一個食飯的腳、看電影的腳,讓你無需要一個人去戲院、餐廳。另外,當你還有性需要的時候,還有個伴。去到最後,總是這樣,那便看看路會怎樣走,我不會特別要自己行,有是好,沒有亦開心,我還有很多使命要去完成。

陳:那你現在有沒有腳?

林:現在?有理想中的腳,但還是三缺一,對方未埋位。

吃太多安眠藥鎮靜劑


林夕小學便開始打麻將,也曾邊叫大三元邊改歌詞,但現在他寧願多花時間看書及填詞。另外,他現在還減少吃藥,○一年他患上焦慮症,經常眼矇、喉痛及肌肉痛,延醫了很久,才發現是腦部血清素分泌出現問題的情緒病。

林:譬如亂看醫生啦,唱片行特別多神醫嘛,又收得貴,根本無效,這次經歷讓我覺得很多疾病醫不好,也是因為一無所知和不關心,我覺得上天給我這個病,可以讓我說多些給人知,不要走我所走過冤枉路。最後是朋友叫我不如看看情緒科,老實說不要再忌諱,是精神科,但當時是○一年,提起精神科也會驚,所以我站出來分享也會怕影響我的生意,但我覺得這是社會責任。

陳:現在完全康復未?

林:未,因為早期有些不良朋友開很多藥給我吃,是鎮靜劑及安眠藥,我吃了太久太多,這些藥是會上癮,所以現在是要慢慢戒掉。現在的我不焦慮,但肉身焦慮,一如畢加索說他晚年「活躍的靈魂被困於一個疲累的身軀中」,意志力差些也不想再做人,唯有每朝起牀便吃藥,鬆弛了肌肉再算,首先恢復工作能力,從○一年到現在,我也是一步一步,步步驚心的捱過去。

詞聖愛泡茶


每次陳志雲送給嘉賓的禮物都花上了不少心思,不過,這回送給林夕的紀念品,原來是無線總經理徵詢過商台高層俞崢的意見,俞崢是林夕的伯樂及長期夥伴,當然得知林夕鍾情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