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8, 2006

涼茶榮升國家文化遺產

明報新聞網 2006年5月28日

【明報專訊】不要小看一杯苦澀的涼茶,它曾為飄洋過海賣命的香港礦工護航,也把「看電視」這種娛樂送給50年代光顧涼茶舖的窮困港人,如今則蛻變成年輕人的健康解渴飲料。這杯中國人眼中的「靈丹妙藥」,昨日正式榮升為國家文化遺產,奠定了它在中國嶺南傳統飲食文化中的顯赫地位。

民政事務局昨日宣布,經粵港澳政府努力爭取,國務院已批准把涼茶列為518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以彰顯它對中國嶺南地區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梁悅賢表示,聯合國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今年4月適用於香港,港府相信涼茶成功「申遺」,有助市民認識涼茶的歷史、源流和發展,進一步欣賞自己的文化。

1869年憲報︰豬仔船要煲廿四味


「『豬仔』(苦工) 要幾個月才到美國,涼茶就是船上的醫療設施。」香港歷史博物館榮譽顧問鄭寶鴻說,1869年的香港政府憲報中列明,每隻從香港飄洋過海的「豬仔船」均要載備煲廿四味的中藥材料,而且清楚規定每種藥材要多少斤,否則屬違法。

一直研究涼茶藥材的香港中國醫學研究所所長李甯漢說,數以萬計被賣到南洋當礦工的香港人都自備廿四味,「開礦經常有感冒,沒有大夫看,就要飲涼茶,否則就客死他鄉」,所以時至今日,涼茶仍歷久不衰,而且口味愈增愈多。

鼎盛期 一條街4間涼茶舖


追溯涼茶的變遷,原來它與香港文化有密切關係。鄭寶鴻指出,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香港人都不信任西方療法,很多人習慣「未睇大夫」就先喝涼茶,認為可更快掃走頭暈身㷫。鼎盛時期,香港一條街有3至4間涼茶舖,部分茶樓更增設甘和茶 (涼茶的一種),當作茶葉供茶客選擇,涼茶幾乎可發展成一種茶道藝術。他解釋,到了現在這個年頭,舖租急升,加上港人生活西化,「飲啤酒當飲涼茶」,香港不少傳統的涼茶舖已遭淘汰,取而代之是摩登涼茶店,兼賣多種健康食品如龜苓膏。

新式涼茶店 生意年增3倍


「年輕一代的母親不懂煲涼茶,新式涼茶改良後甜味更濃,更受歡迎。」鴻福堂集團董事兼總經理黃佛武說,涼茶的生意額佔該集團一半,自集團2001年重新包裝涼茶和涼茶舖,把金漆招牌和酸枝家具變身成形象輕快、設在地鐵沿線的「健康快線」後,生意額每年均增加2至3倍。就連國際市場調查公司,亦要為涼茶開拓「亞洲清涼飲料」的研究市場。

曾撰寫多篇涼茶研究文章的李甯漢表示,涼茶為廣東獨有「民間智慧」,如大部分涼茶採用的中藥,如崗梅根,均在傳統藥典中被視作「不登大雅之堂」的藥物,但在百多年來民間有效使用,作清熱解毒之用,可見民間經驗值得保存。

其他被列為「文化遺產」的國家級文物,都不能夠擅自改動,涼茶入選其中,商人今後出售涼茶,是否都不能更改處方?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表示,涼茶當選為「文化遺產」,不會影響商業經營,因為今次三地政府提出申請時,已經同時將涼茶的處方提交,日後如果有人改良涼茶,都已經不算是名錄指定的那種「文化遺產」。




首批非物質遺產 梁祝入選


今次是國務院首次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國總共有518項民間傳統技藝獲選加入名錄,涉及的範疇分為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美術、手工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共10個大類,除涼茶之外,「梁祝傳說」、木偶戲、針灸等,都獲選加入名錄。

今次是粵港澳三地政府,一同向國務院申請將嶺南特產涼茶列入國家級文化遺產名單,主要由廣東省文化廳牽頭。國家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早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雖然有將重點文化列為保護單位,但一直沒有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設立名錄以作保護,有見各級政府對它們愈來愈重視,社會各界亦關心,於是決定設立名錄。

國務院過去已公布了5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共有1271處,今次公布第6批名單,並首次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為六大類,包括「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石窟寺」、「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古遺址」、「古墓葬」、「石刻」及「其他」。據報道,今次納入名錄的,包括跨越6省市的大運河、陝西和內蒙古境內的秦直道,以及北京的元大都城牆遺址。

消費一兩毫 潮人愛涼茶舖


當涼茶還未「入樽」,變成便利店或超市內一支支「健康飲料」之前,最熱門飲涼茶的地方,當然是極富香港傳統特色的涼茶舖。五六十年代的涼茶舖,是潮人集散地,一點都不老套。香港歷史博物館榮譽顧問鄭寶鴻說,當年的涼茶舖不單止吸引「飛仔」,亦是一般市民的消費熱點。

鄭寶源說,當年電視機尚未普及,有電視的涼茶舖成為了「小型電影院」,「一兩毫一杯涼茶,就可以看半小時電視,喝光了想再看又不好意思,就再叫一杯繼續坐」。當年生活條件較差,一般市民未必負擔得起去酒樓飲茶,亦是涼茶舖受歡迎的原因。

涼茶舖的獨特格局,近年亦有很大轉變。鄭寶源說,涼茶舖的大門口必會放置一張大枱,上面放上十碗八碗涼茶,讓站在門外的客人可以「飲完再飲」。當時使用的是湯碗,用一片玻璃覆蓋,至近年才改用紙杯。

老字號蔗汁 李嘉誠捧場


位於中環荷里活道60號、有58年歷史的「公利真料竹蔗水」,為售賣涼茶的「老字號」,老闆娘崔太說,舖頭憑「大眾化口味、真材實料」,由1948年經營至今,客人有老有少,不同階層都幫襯,長實主席李嘉誠亦會由司機接載到涼茶舖外,由司機代買蔗汁。崔太說,她經營涼茶舖多年,每天見客人飲涼茶後,「成個人鬆一鬆」,精神像恢復過來,感覺像幫客人解決了問題,所以她渴望涼茶的傳統得以保留。「西藥只醫重病,至於生活調節,始終中藥好……現在講究排毒,其實食盅龜苓膏就可以啦。」崔太一家以涼茶舖營生,兩兒子現已長大成人,20多年來少有病痛,崔太稱全靠「由細飲涼茶飲到大」。

涼性藥煲茶 清熱解毒消滯


涼茶想必人人飲過,但究竟什麼飲料才可稱為涼茶?中醫師李甯漢解釋,涼茶的取名,與中藥的藥性有關,中醫把草藥分為:寒、涼、溫、熱。涼性的藥所煲的涼茶,可治熱性但又不太嚴重的疾病。每當出現「熱」症狀,如喉嚨痛、感冒食滯、便秘等,飲涼茶有助清熱解毒、消滯通便,作用廣泛,對多種疾病都有功效。

至於「煲涼茶」方法,李甯漢指最傳統的方法,是每一両藥材約以一碗水的比例煲,藥材被水浸過面即可。一般煲涼茶的時間為一小時,「翻煲」最多一次,因為過量會令藥材功效消失。他向記者介紹20年前的獨門秘方「李家涼茶」,材料包括崗梅根、蘆根、火炭母,以及鈎藤,對治頭痛、感冒、清熱氣等有功效,他表示自己體質偏熱,喉嚨經常不舒服,因此發明此方,經常服用調理身體。

藥劑師:保健勝西藥 不會相冲


目前醫院管理局有提供中醫藥服務,藥劑師亦會有基本的中草藥培訓。本身亦會飲涼茶「清熱氣」的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教育總監崔俊明表示,涼茶的藥性弱,一般不會與西藥相冲,而涼茶「清熱氣」、「驅寒」等作用,更不是西藥所能做到。他說,涼茶的保健功效亦較西藥佳,而長遠的歷史已證明它有療效,「雖然無臨牀根據,但無臨牀不等於無效」。


明報記者 黃綺湘 周淑蘭 胡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