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6, 2008

認人能力差會遺傳

明報新聞網  2008年10月26日  記者:陳佩儀

港研究﹕50人有1個「面盲」


「難忘你的姿態動靜,略帶憂鬱的一雙眼睛……」許冠傑名曲道盡戀人們心聲,但對於天生患有「面盲症」的人來說,莫說戀人的眼睛和笑容,就連母親的樣貌也會認不出,眼耳口鼻的模樣,在他們腦海中全留不下印象,因為他們腦中負責辨認人臉的功能天生就有缺失。「面盲症」患者罕有嗎?港大最近的研究便指出,原來每100人中便約有2人遺傳了此症,只是很多患者不自知而已。

香港大學進行的本港首個面盲症調查發現,參與研究的533名醫科學生中,至少有10人、即約1.88%被確定患有遺傳性「面盲症」(Hereditary prosopagnosia,又名Face blindness),患病率與白種人口的2.5%相近,患者智力絕無問題,不少甚至屬於IQ極高的尖子,然半數人的父母親或兄弟姊妹中同樣疑有面盲症,但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有任何毛病,直至接受問卷評估,才赫然發現自己一直「與別不同」。

不少屬IQ極高尖子
「幼稚園時,我已認不到同學仔……我母親也一樣,經常在街上認錯親戚,甚至在我讀幼稚園時,因為所有小朋友穿相同的衫、戴同樣的帽,她不能分辨我和其他小孩!」、「我連阿媽都認錯,拖錯阿姨隻手以為係阿媽,直至被取笑才發現……」

以上心聲不是出自腦部曾受創傷的病人,而是5男5女經診斷後被確認患有面盲症的醫科生,在回憶由小到大認不到人臉的片段(見個案)。他們年齡由21至23歲,就讀港大醫學院3至5年級,其中兩人同是3年級男生,IQ分別高達153和140,前者母親和舅父疑同樣有面盲症,後者的父親也有面盲症,另有兩名面盲症男生更是以全班最佳成績醫科畢業。

有關研究由港大兒科學系兒童神經學主管黃珍妮教授統領,報告在最新一期國際醫學雜誌《美國醫學基因期刊》刊出。

認人靠看體型姿態
報告指出,面盲症患者不能靠記住對方的五官模樣認人,而是要從他人的步姿、髮型、行為、衣著顏色、說話聲線和體型高度等入手,並多以「排除法」認人。例如母親是高個子、短頭髮,那麼那矮個子便不是媽媽;若同是高個子,長頭髮那位便不是媽媽。當上述元素改變了,面盲症的人便有機會認不到人。

不過,由於患者自出生已認不到人樣,而不是突然喪失認人能力,故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患者,只會覺得自己在認樣方面記性較差,在社交上帶來一些麻煩,除常被人投訴發白日夢、碰到朋友不打招呼外,到酒樓食肆找朋友更是「高難度」,因為見到每張枱前的每張臉都是「面目模糊」。

大部分患者不自知
目前面盲症並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患者多會自小養成一套「社交技巧」,如朋友聚會時自己永遠最早到;和朋友往食肆用餐時會在自己的座位放袋子,上廁後便憑袋子認座位,確保不會搞錯。為免被人誤會無禮貌,他們見到每一個人都會主動打招呼,儘管他可能不認識那人。

成因眾說紛紜未有定論


Prosopagnosia (面盲症) 這詞彙最先在1947年由心理學家Bodamer提出,他當時發現受到腦創傷的士兵認不到人樣,便以希臘字prospon (面孔) 和agnosia (不認識) 為此症命名。

港大研究報告指出,人類分辨不同面孔的生理學 (physiology) 至今仍未有人完全明白,有說是人類本身擁有一套獨特的面孔分析機制,有說是人類分辨機制本身極精密,能將基本上結構一樣的眼耳口鼻仔細分出不同之處。

至於為何有人會喪失此種與生俱來的功能,則未有最後定論。

1997年,外國研究指出,後天患有面盲症的人,是因為腦部頂枕溝區域 (parieto-occipital cortex) 包括負責分辨面孔的地方受到損傷,磁力共振研究卻發現,腦部頂枕溝區域受損並不一定會構成面盲症,反之連接面孔確認和視覺認知的系統能否正常運作,更為關鍵。去年亦有研究指出,患面盲症是與腦部梭狀回 (fusiform gyrus) 前部的體積減少有關。

一直以來,醫學界甚少有面盲症病發率的研究,06年德國研究發現,至少有2.5%白種人患有此症,大多數與遺傳有關,白種人口以外的研究資料並不多,去年印度亦有病例發表。是次港大的研究,屬中國人口中較大型和具系統性分析的面盲症研究。



醫學院內面盲症個案


23歲5年級男生
以全班最佳成績醫科畢業;母親疑同有「面盲症」
• 幼稚園開始認不出同學仔
• 自覺很擅長認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人
• 看電影認不到演員
• 對最好的朋友面容亦不太清晰
• 母親經常在街市認錯親戚,甚至在兒子讀幼稚園時,
 因所有小朋友衣著相同及戴帽,認不出自己的兒子

22歲3年級男生
20歲才發現自己認不到人樣
• 主要憑體形、步姿或髮型認人
• 剛看完一部電影兩日後,在商場碰見電影中著名的女星卻認不出
• 約了朋友到酒樓食飯,要數同枱的人數方能確定對方是否自己的朋友
• 覺得女友樣子吸引,卻描述不出具體模樣

23歲5年級女生
18歲才發現自己認不到人樣
• 小時候游泳教練換了人亦認不出
• 去快餐店用膳必須在自己的座位放下手袋,若看不到自己的袋,
 便分辨不到同行朋友在哪裏
• 看電影認不到演員的樣貌,只憑其角色性格分辨

22歲3年級男生
IQ高達153;母親和舅父疑同有「面盲症」
• 曾在路上認不到母親
• 在醫院裏分辨不出自己祖母和其他婆婆
• 在喪禮上認不出1年前曾見過面的親戚
• 到酒樓食飯經常認不到早已在席中等候的朋友

23歲5年級女生
父親、姊妹疑同有「面盲症」
• 4歲時家庭聚會,認錯姨母是媽媽
• 看電影只認得自己最愛的演員
• 親生姊妹同樣認錯姨母是媽媽
• 父親認不到自己生意上的客人

23歲3年級男生
IQ高達140,14歲發現認不到人樣,父親疑同有「面盲症」
• 中學時認錯自己最好的朋友
• 分辨不到不同屆的香港小姐
• 主要憑感覺、聲線、體型和髮型認人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基因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