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17, 2009

春日好茶 綠續有來

明報新聞網  2009年2月17日  

原汁源味——介紹食材和食物來源、生產或種植過程,加強讀者對食物原材料的認識。

2月的重要日子,除了marketing奇招盡出的情人節,還有立春。立春一到,表示春季正式開始,預告各種春天名物將要粉墨登場。初春的日本綠茶,正是這季度的巨星人馬,對偏好青茶的知音來說,其風頭不遜於雨前龍井。現在時間尚早,初春綠茶仍在醞釀,請再等等,它快將來臨。

國產普洱愈是陳年愈是貴重,綠茶剛好相反,一如海鮮,新鮮出爐的才是上品。日本綠茶每年有三回收成,立春後第88天的首輪收成叫做「一番茶」,換句話說,約於4月下旬至5月初採摘,品質最嫩滑,泡出來的茶最清香怡人;6月尾採摘的是「二番茶」,價錢只是一番茶的四分之一,品質可想而知,品嘗時也少了煞有介事的情趣;打後的第三回收成,籠統稱為「番茶」,只作一般飲用,閣下在迴轉壽司店應該喝過千百次。

如此看來,要享受綠茶箇中真諦,就要一番新茶。當然,新茶並非H&M名牌限量衫褲,除了最人氣的貨色,很少出現推出首天搶購一空的情况,瞄瞄日本百貨公司地庫食品部,好些新茶在10月還要死撐「熱賣中」,可想而知經濟欠佳的年頭,消費者也未必「次次要一番」。

宇治老店稱王 靜岡產量稱霸
日本綠茶學問中,除了「一番」,另一最為人熟悉的名詞應該是「宇治」。每年4月下旬,京都府宇治市的綠茶氣氛至為熾熱,在平等院表參道的兩旁,全是名氣級綠茶店,開業500年的三星園上林三入本店、經營280年的伊藤久右衛門,單憑歷史已夠懾人霸氣,路過遊人無不俯首稱臣。

事實上,宇治大概只佔全國產量約5%,聽聞市場上有那麼多「宇治出品」,日本人早已心照不宣——其實不少只是marketing的手段,並非宇治的真正出產(當然有信譽的老字號不在此列)。

日本真正最強的綠茶產區,是靜岡,約佔全國產量四成多,乘搭火車游走於靜岡,會看到沿途無盡無垠的綠茶園地。靜岡人對冲泡綠茶亦很在行,熱泡和冰泡都做得好,在宇治反而少見。

茶葉冷藏1年 磨粉成抹茶
一直所說的綠茶,大都屬最常見的「煎茶」,佔全國總產量八成;高級一點的稱為「玉露」,茶葉在發新芽時以竹簾罩着遮光,長出來格外幼嫩,味道特別甘香;另有「抹茶」,把茶葉冷藏1年,待味道變得香濃後磨成每粒直徑約1至20微米的粉末,冲泡成茶飲用,等於直接把茶葉吃進肚。通常用於茶道的抹茶,像奧斯卡電影,好高檔,使人欣賞但未必愛上,一般消費者都卻步,不過,若鍾情日本綠茶,就「行埋呢一步」,試試箇中滋味。

日本綠茶自有其信眾,煎茶、玉露等都可找到,只是宇治以外的選擇欠奉,近期倒有鹿兒島的「知覽茶」。至於抹茶,真不易找,價錢貴、產品有效期又短,其實難為了商家。市面上有售的綠茶粉,由煎茶磨成,像即磨咖啡的冲泡,方便快捷,只是品質絕不能跟抹茶比較。

能夠保證一年365日供應的,是樽裝茶。當然樽裝茶不是全世界最值得鼓勵的消費品,一經飲用,地球又要處理多一個萬年都不能分解的膠樽,可是,樽裝茶又比很多化學合成汽水、超高糖分飲料來得「有益」,算是飲品貨架上的lesser evil。日本樽裝茶定價相若,獲得日本厚生勞動省許可的「特定保健用食品」標誌的價錢,比「一般」貨品貴三成有多,有日本政府拍心口保證的,幾貴都有fans。

■INFO
祇園辻利 (京都)﹕http://www.giontsujiri.co.jp
三星園上林三入本店 (宇治)﹕http://ujicha-kanbayashi.co.jp
伊藤久右衛門 (宇治)﹕http://www.itohkyuemon.co.jp
city'super (中環店)﹕2234 7128


文﹕陳俊偉 (hk.myblog.yahoo.com/ccc3www3)  編輯:楊晴

Thursday, January 22, 2009

海嘯旅遊贏家 謝偉安

NEXT 985  $Maker  text︰陳菲菲  photo︰嚴寶權



謝偉安謂得以成為海嘯大贏家,全因他肯搞推廣活動,深受航空公司歡迎。

互聯網是一代新人葬舊人的殺戮戰場,要留低,惟有求變。要在海嘯中生存,更是難上加難。

網上旅行社ZUJI的領軍人謝偉安,深知旅遊業處於捱打階段,只有不斷求變自強;憑其貪新厭舊的性格,將ZUJI包裝成平靚正的熱門旅遊網站,更成功轉虧為盈,每年還有雙位數字的增長。

謝偉安檔案
36歲,新加坡人,已婚育有一女
95年︰奧克蘭大學畢業
96年︰加入豐田汽車市場部
99年︰轉職任紐西蘭航空電子商務部經理
01年︰到香港從事投資銀行的電子業務
03年︰回新加坡ZUJI當市場部經理
05年︰到香港任ZUJI總經理


早前ZUJI在中環搞活動,找人假扮多位海外名人派宣傳單張。


上月中,在港有三十年歷史、專營代訂機票的捷運旅遊,因拖欠航空公司一百五十萬元,未能捱過聖誕旺季而倒閉。消息傳出後,香港旅行社協會主席胡兆英隨即發表聲明,指票務旅行社在海嘯中首當其衝,令行內人人自危。

但同樣經營代訂機票的網上旅行社ZUJI,其香港總經理謝偉安卻說冇有怕,「經濟差唔代表冇人去旅行,顧客反而想上網自己格價,搵最平酒店同機票,唔使再俾傳統旅行社定死行程。何況我服務平過人兩成,自然夠晒吸引力。」

謝偉安的豪言,並非無的放矢,皆因其領軍的香港ZUJI,兩個月前藉網站成立五周年,逆市推出「ZUJI 2.0」的新版網站,除既有的固定旅遊套票外,還新添聲稱全港最平的自選機票及酒店套票。例如在ZUJI訂來回台北三日兩夜的二人套票,四千元有找,相比對手Priceline價錢平約一成。結果新版本網站甫推出,套票的訂購量急增十倍。

難怪熟客林先生,也對ZUJI新網站大幅劈價嘖嘖稱奇,「近期荷包縮水,又想趁新年去旅行;目的地揀較平東南亞,但旅行團行程自己都識去,上網自己訂行程仲抵玩。」


他辦公室內的角衣架,掛滿不同類型的衣服。「有時返工一套,放工一套,落街食飯又一套,總知唔要悶」。

航空公司關係密切


謝偉安認為ZUJI能揮低傳統旅行社,皆因營運模式與舊式靠門市的旅行社不同,客人在網上旅行社的一切預訂或查詢,全由電腦處理,毋須人手操作。他們的香港分公司,連他在內只有十五人,他笑說,「就算生意額增加多幾倍,都毋須增加人手。

「傳統旅行社唔夠人報團,就會直接取消預訂機位,令航空公司損失慘重。但我專做自由行客,人客可以即時確認有冇機位。航空公司臨時有機位,仲可以透過我促銷,所以好多航空公司例如國泰及UA,都願意俾獨家優惠我。」

他不諱言ZUJI能與航空公司關係良好,很大程度由於公司成立之時,是由十五間航空公司及美國著名網上旅行社Travelocity聯合創辦,自○六年初再被Travelocity統一股權,「而家公司得一個老闆,管理更有效率。」

根據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指,網上旅行社仍在起步階段,只佔整個行業約一成半份額,但隨網上消費越來越普及,未來升幅可以更大。謝偉安更牙擦擦表示,自從他接手香港區後,每年營業額皆有雙位數字增長,在海嘯中也沒放緩;甚至記者問他對競爭對手Priceline的看法時,他也不忘自誇,「Priceline?我冇視佢為對手喎。」


他到每個地方旅遊,都會嘗試當地最刺激的活動。



上月ZUJI在旺角街頭搞推廣,但他馬上又覺悶,「唔係效果唔好,只係唔想再重複。」(歐陽江攝)

做人做事要保鮮


他認為經營網上旅行社,最重要是常常讓客人保持新鮮感,故此每個月,他都搞不同活動催谷生意,例如上月針對海嘯後境況,專攻短線旅遊作推廣。「我無時無刻都有新想法,做瞬息萬變網站就晒我,我要求每個月都有新推廣,香港節奏咁快,不停轉變先刺激人客揀ZUJI去旅行,因為去旅行都為試新。」

他不單止對網站的宣傳意見多多,對自己的外形亦非常在意,為接受本刊訪問,他專程剪髮示人;在他的辦公室裡,更有一個掛滿恤衫的衣物架,每逢見客便大變身,「就算我返工著套西裝,出去見客都一定換過件,咁我感覺清新,諗都醒神。」

三十六歲的他,不只愛度橋搞活動,採訪時也十分鬼馬,拍照時更動作多多,實在估不到他大學原來修讀法律。「讀書時要不停讀案例、記律例,感覺身邊所有都係舊。」他眼見同學畢業後做律師,有近兩萬月薪,惟他不甘苦悶,情願選擇加入豐田汽車的市場部,為公司成立網站,即使人工比不上做律師,也毫無怨言。

他常自稱「職場浪人」,以往每份工都做不夠三年,試過在紐西蘭航空當電子商務部經理時,公司派他往澳洲發展,他便喊悶辭職,甚至離開紐西蘭,跑到香港加入Bonds in Asia發展債券交易電子化的業務。直至○三年公司結業,他也加入失業大軍,三個月後才返家鄉新加坡加入ZUJI。

「我一直都想搵份唔悶工,轉過好幾份有關IT,發現近十年不停變互聯網生意最我,所以加入ZUJI。」而他上班的首個任務,就是為ZUJI網站啟動作推廣。為求石破天驚,他請模特兒打扮成愛斯基摩人,在炎熱的新加坡街道做流動廣告板,令ZUJI網站甫推出即惹人注意,「我就係需要人人留意,先會有人知道ZUJI係乜。」


他沒架子,常與下屬打網球聯誼,而且小動作多多。(張國慶攝)

茶餐廳理念經營


當ZUJI在新加坡漸上軌道,總公司便欽點他由市場部經理,空降來港做一哥,以收拾香港財政陷於赤字的分公司。喜歡刺激的他,認為是大好機會,他發現香港當時的ZUJI網站,竟完全照抄新加坡那套,毫無香港特色,遂覺得有發揮,考慮了一個星期便應承,「我份人一向鍾意新嘗試,當時香港ZUJI仲係起步階段,我反而覺得有得搞。」

為深入體會香港文化,他更嘗試學習中文和廣東話,訪問中還在記者面前表演,字正腔圓說:「我識少少,扮代表!」他舉家移民香港,在本港出生的太太頓成為軍師,教他不少香港本土文化,讓他從香港茶餐廳的「套餐文化」及市場研究中,領略到香港人寧願幫襯價錢較貴、自由度較小的旅遊套餐,也甚少自行配搭旅程;實在與新加坡人的旅行習慣截然不同。為此,他首創一條龍旅遊套票,一站式安排機票及酒店吸引香港客,結果該年公司的營業額即翻一番;後來他食髓知味,還增設其他旅遊服務,包括租車、保險及當地旅行團在網站內一併發售。

雖然他自稱是職場浪人,但近年為了家人,計劃在香港落地生根。



此外,他更從新老闆Travelocity中偷橋,學懂研究會員的旅遊習慣,並將會員分類,每個星期發送針對性的優惠給會員,吸引會員定期瀏覽ZUJI網站。結果在他領軍下,香港ZUJI能短短三年間轉虧為盈,根據調查機構Hitwise於○八年的統計,ZUJI在香港的市佔率,遠遠拋離競爭對手Priceline三倍。

搞掂香港市場,今年他計劃進軍內地,與大陸旅遊網站「攜程網」一較高下,「雖然ZUJI暫時未有大陸旅遊牌照,但互聯網上無界限,現時我已經有兩成會員來自中國南部,而且內地未有我這類完全依靠網絡經營的旅行社。所以入到中國,隨時係獨家生意。」

Sunday, November 16, 2008

免費試食


話說某日於萬寧買嘢,收銀阿姐找錢俾我時,跟手夾張紙仔,
唔使睇都知會係啲無乜用嘅coupon,就同阿姐講唔使喇!
一般情況下,啲阿姐都會收番,點知今次個阿姐好堅持,
仲話你要咗佢啦,正嘢嚟㗎!你講到咁,我邊好意思唔要。

之後睇下有幾正,原來係2張美心西餅coupon,
主角同樣係美心西餅新出嘅「天使蛋糕」:
第1張 - heading "免費試食", subhead "天使蛋糕切餅1件 (原價HK$19)"
第2張 - heading "$118", subhead "天使蛋糕現金優惠價 (原價HK$148)"

先講下前傳,「天使蛋糕」並唔係美心西餅始創,
佢嘅真身係Crunch Cake,美心西餅不過將佢大眾化,
尤其是改咗「天使蛋糕」呢個咁好嘅名,
呢期Crunch Cake咁hit, 美心西餅確實功不可沒。

美心西餅初推出「天使蛋糕」時,已經好想買件返嚟食下,
可惜一直都唔見散件裝。直至見到呢張coupon,先知已經有散件裝賣,
張coupon仲要大大隻字寫住 "免費試食",緊係想第一時間去試啦,
可惜最下面有句細字 "有效期由2008年11月12日至18日"。

幾日後,經過樓下間美心西餅,醒起呢張coupon,就入咗去換啦,
點知個姐仔話萬寧客戶要購物滿$30先換得,就覺得奇奇地喇!
跟住就同佢講,我咪已經喺萬寧購物滿$30囉!
之後姐仔話,係要喺呢度購物滿$30呀!我就呆一呆,
我再同佢講兼指俾佢睇呢張coupon上面大大隻字寫住 "免費試食" 喎!
姐仔跟住指住下面啲細字讀 "萬寧客戶憑券於美心西餅選購任何產品
淨價滿$30,即可免費獲贈天使蛋糕切餅1件。"

即時火起,我知唔關姐仔事,所以已經立刻走出去,
但係團火就好耐都熄唔到...
只怪自己太大意,見到大大隻字寫住 "免費試食",
就無留意啲T&C size嘅字,又中咗啲反宣傳計。

唔知幾時起,啲Marketing好鍾意搞啲咁嘅反宣傳,
以為有越多人入佢間舖,就越做多啲生意,
於是就樂此不彼咁出啲咁嘅coupon,
上面啲字就越寫越巧妙,用古惑嚟形容都不為過。

究竟啲Marketing有無諗過,我充滿期待咁入去排隊換件cake試食,
點知俾人局我要買$30嘢先有得試食件價值$19嘅cake,
正常人會有咩反應?你依家唔止賺唔到呢$30,
連我原本想用嘅$19都賺唔到,因為無發生呢件事的話,
我係好樂意用$19買件「天使蛋糕」嚟試下,
依家?多謝晒!你幫我慳番都唔知幾多個$19...

到依家都唔明,點解啲公司有咁多錢落Media,搞Branding,
偏偏又搞啲咁嘅反宣傳,無心益啲客,就唔好學人派coupon,
唔好下下都算到淨係你賺錢賺到盡先得㗎!
無coupon派無人會怪你,但係你派啲咁嘅反宣傳coupon,
只會令人對你公司反感,用幾多錢搞Branding都無補於事。

我無讀過Marketing都知道,顧客嘅忠誠度係每間公司嘅寶貴資產,
你咁做,無令顧客嘅忠誠度增加之餘,仲反而減少,
你為咗自以為會增加嘅短期利潤,得罪你嘅長期顧客!
做Marketing做到咁短視,都可謂香港特色之一!


後記:幾日後,想去買麵包做早餐,無去到樓下間美心西餅,
   反而捨近取遠咁去另一間麵包舖,行咁遠路就係為咗啖氣...
   後來同朋友講起呢件事,先發現我並不是唯一,
   原來各自都受過呢啲反宣傳,唔再幫襯只不過係基本步,
   其中有人嬲到要打上CS,都仲未下到啖氣!

   近日收到Crabtree & Evelyn寄嚟嘅郵件,
   內附幾張coupon,其中一張係免費換領Hand Cream 25ml,
   計起嚟大概價值$50,仲要有幾隻味俾你選擇,
   不枉我年中響你度使咁多錢。
   其實另外嘅coupon,都係啲買滿幾多送嘢嘅coupon,
   但係點解我無feel bad呢!因為啲coupon上面清清楚楚咁寫,
   我買都係心甘情願,你豪俾我,我會豪更多俾你,女人就係咁。
   請各Marketing向Crabtree & Evelyn好好學習!

Sunday, October 26, 2008

認人能力差會遺傳

明報新聞網  2008年10月26日  記者:陳佩儀

港研究﹕50人有1個「面盲」


「難忘你的姿態動靜,略帶憂鬱的一雙眼睛……」許冠傑名曲道盡戀人們心聲,但對於天生患有「面盲症」的人來說,莫說戀人的眼睛和笑容,就連母親的樣貌也會認不出,眼耳口鼻的模樣,在他們腦海中全留不下印象,因為他們腦中負責辨認人臉的功能天生就有缺失。「面盲症」患者罕有嗎?港大最近的研究便指出,原來每100人中便約有2人遺傳了此症,只是很多患者不自知而已。

香港大學進行的本港首個面盲症調查發現,參與研究的533名醫科學生中,至少有10人、即約1.88%被確定患有遺傳性「面盲症」(Hereditary prosopagnosia,又名Face blindness),患病率與白種人口的2.5%相近,患者智力絕無問題,不少甚至屬於IQ極高的尖子,然半數人的父母親或兄弟姊妹中同樣疑有面盲症,但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有任何毛病,直至接受問卷評估,才赫然發現自己一直「與別不同」。

不少屬IQ極高尖子
「幼稚園時,我已認不到同學仔……我母親也一樣,經常在街上認錯親戚,甚至在我讀幼稚園時,因為所有小朋友穿相同的衫、戴同樣的帽,她不能分辨我和其他小孩!」、「我連阿媽都認錯,拖錯阿姨隻手以為係阿媽,直至被取笑才發現……」

以上心聲不是出自腦部曾受創傷的病人,而是5男5女經診斷後被確認患有面盲症的醫科生,在回憶由小到大認不到人臉的片段(見個案)。他們年齡由21至23歲,就讀港大醫學院3至5年級,其中兩人同是3年級男生,IQ分別高達153和140,前者母親和舅父疑同樣有面盲症,後者的父親也有面盲症,另有兩名面盲症男生更是以全班最佳成績醫科畢業。

有關研究由港大兒科學系兒童神經學主管黃珍妮教授統領,報告在最新一期國際醫學雜誌《美國醫學基因期刊》刊出。

認人靠看體型姿態
報告指出,面盲症患者不能靠記住對方的五官模樣認人,而是要從他人的步姿、髮型、行為、衣著顏色、說話聲線和體型高度等入手,並多以「排除法」認人。例如母親是高個子、短頭髮,那麼那矮個子便不是媽媽;若同是高個子,長頭髮那位便不是媽媽。當上述元素改變了,面盲症的人便有機會認不到人。

不過,由於患者自出生已認不到人樣,而不是突然喪失認人能力,故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患者,只會覺得自己在認樣方面記性較差,在社交上帶來一些麻煩,除常被人投訴發白日夢、碰到朋友不打招呼外,到酒樓食肆找朋友更是「高難度」,因為見到每張枱前的每張臉都是「面目模糊」。

大部分患者不自知
目前面盲症並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患者多會自小養成一套「社交技巧」,如朋友聚會時自己永遠最早到;和朋友往食肆用餐時會在自己的座位放袋子,上廁後便憑袋子認座位,確保不會搞錯。為免被人誤會無禮貌,他們見到每一個人都會主動打招呼,儘管他可能不認識那人。

成因眾說紛紜未有定論


Prosopagnosia (面盲症) 這詞彙最先在1947年由心理學家Bodamer提出,他當時發現受到腦創傷的士兵認不到人樣,便以希臘字prospon (面孔) 和agnosia (不認識) 為此症命名。

港大研究報告指出,人類分辨不同面孔的生理學 (physiology) 至今仍未有人完全明白,有說是人類本身擁有一套獨特的面孔分析機制,有說是人類分辨機制本身極精密,能將基本上結構一樣的眼耳口鼻仔細分出不同之處。

至於為何有人會喪失此種與生俱來的功能,則未有最後定論。

1997年,外國研究指出,後天患有面盲症的人,是因為腦部頂枕溝區域 (parieto-occipital cortex) 包括負責分辨面孔的地方受到損傷,磁力共振研究卻發現,腦部頂枕溝區域受損並不一定會構成面盲症,反之連接面孔確認和視覺認知的系統能否正常運作,更為關鍵。去年亦有研究指出,患面盲症是與腦部梭狀回 (fusiform gyrus) 前部的體積減少有關。

一直以來,醫學界甚少有面盲症病發率的研究,06年德國研究發現,至少有2.5%白種人患有此症,大多數與遺傳有關,白種人口以外的研究資料並不多,去年印度亦有病例發表。是次港大的研究,屬中國人口中較大型和具系統性分析的面盲症研究。



醫學院內面盲症個案


23歲5年級男生
以全班最佳成績醫科畢業;母親疑同有「面盲症」
• 幼稚園開始認不出同學仔
• 自覺很擅長認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人
• 看電影認不到演員
• 對最好的朋友面容亦不太清晰
• 母親經常在街市認錯親戚,甚至在兒子讀幼稚園時,
 因所有小朋友衣著相同及戴帽,認不出自己的兒子

22歲3年級男生
20歲才發現自己認不到人樣
• 主要憑體形、步姿或髮型認人
• 剛看完一部電影兩日後,在商場碰見電影中著名的女星卻認不出
• 約了朋友到酒樓食飯,要數同枱的人數方能確定對方是否自己的朋友
• 覺得女友樣子吸引,卻描述不出具體模樣

23歲5年級女生
18歲才發現自己認不到人樣
• 小時候游泳教練換了人亦認不出
• 去快餐店用膳必須在自己的座位放下手袋,若看不到自己的袋,
 便分辨不到同行朋友在哪裏
• 看電影認不到演員的樣貌,只憑其角色性格分辨

22歲3年級男生
IQ高達153;母親和舅父疑同有「面盲症」
• 曾在路上認不到母親
• 在醫院裏分辨不出自己祖母和其他婆婆
• 在喪禮上認不出1年前曾見過面的親戚
• 到酒樓食飯經常認不到早已在席中等候的朋友

23歲5年級女生
父親、姊妹疑同有「面盲症」
• 4歲時家庭聚會,認錯姨母是媽媽
• 看電影只認得自己最愛的演員
• 親生姊妹同樣認錯姨母是媽媽
• 父親認不到自己生意上的客人

23歲3年級男生
IQ高達140,14歲發現認不到人樣,父親疑同有「面盲症」
• 中學時認錯自己最好的朋友
• 分辨不到不同屆的香港小姐
• 主要憑感覺、聲線、體型和髮型認人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基因期刊》

Sunday, October 19, 2008

玩藝術﹕從「少女體」到Helvetica

明報新聞網  2008年10月19日

即使會被人批評心術不正,我還是要說,我對「少女體」這名字,是充滿疑惑的,試問,你能夠從少女體的字形上看到幾多少女的姿態呢?設計師終日對着電腦是多麼枯燥的工作!拜託生產商不要假「少女」之名,連這一點點的想像都抹殺掉好嗎?

好了,入正題。我們每天從報紙雜誌廣告包裝衣飾以至名片上,看到多少種「字體」?你有沒有想過,形形色色的「字體」是如何影響我們認識這世界?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感到好奇的話,快去找這齣 Helvetica的DVD來看一看吧!

話說2007年,是Helvetica這字體誕生50周年,獨立電影製作人Gary Hustwit趁着這機會,走訪Helvetica的設計公司,多位殿堂級和新一代的設計師 ,娓娓道來那些鮮為人知,與Helvetica愛恨交纏故事。

為什麼是Helvetica呢?話說50年前,即是二次大戰之後,不少設計師都希望從設計中表達「中性」、「客觀」的感覺,於是 Helvetica就應運而生了。當Helvetica從原產地瑞士打進美國之後,影響力遍及各種媒介,例如直接有力的可口可樂廣告;為了表現有效率、 中立「形象」的政府宣傳文案;以至日常生活的大小告示、招牌。經過三十年的發展,1984年蘋果電腦更將Helvetica列為開機的「default」字體。(後來的Microsoft更「抄考」發展而成Arial)無怪乎不少受訪的設計師都形容Helvetica就像空氣,一種你無法從生活中抽離的元素。

好了,你以為這電影是歌頌Helvetica的電影嗎?事情沒有這般簡單,當一種字體成為「預設」之後 ,它亦象徵了「沉悶」、「一成不變」。於是,導演繼續帶我們去看後來的設計師,如何製造新的「空氣」,從而體現更多元化的設計理念。

字體的好與壞,從來都不只是「靚」與「唔靚」的問題。你有多認真去看待它,它就有多深遠的影響力。

參考網址:http://www.helveticafilm.com


江康泉

Saturday, September 13, 2008

港台古怪樓盤名大搜查

iMoney  2008年9月13日  撰文:蔡俊業

「你屋企喺邊?」
「我就住喺大英博物館!」

若聽見這番對話毋須驚訝,事關這座「大英博物館」,非英國倫敦藏着幾十具木乃伊的國家博物館﹐而是台北一個豪宅。

天下地產商原來都愛搞噱頭,新推樓盤名字又豪又誇;同一塊西九地皮,已有數之不盡的藍天和碧海,乜山物山;但論「騎呢」,台灣的「長虹Nasdaq」和「將進酒」一出,已穩奪冠軍寶座。



最近到台灣遊,在台北乘車繞一圈,搶眼的樓盤廣告充斥大廈天台,攻陷大街小巷,細看之下,發現當地樓盤名比香港更「崇洋」:「大英博物館」、「泰晤士」和「新歐洲」都是近期例子,相比香港的「曼克頓山」和「One New York」有過之而無不及。

香港樓盤主打無敵海景講氣派,名字往往見慣見熟,「水」、「天」以外,也少不了「藍」、「緑」,再進一步亦只限向「皇宮」打打主意,台灣人擅於文案創作,要在樓盤名字搞搞新意思當然没難度。

要豪邁的有「領袖歐洲」、「首相」;想發思古幽情可選「將進酒」和「戀戀長安」;而用德國著名百年鋼琴廠品牌「貝森朵夫」(Bosendorfer) 命名的新樓盤,或「旅行與閱讀」,大概能展現主人家品味涵養。

去年底開始到台灣投資的香港人Ivan,亦有意在當地投資物業,「台北有個樓盤叫『天生贏家』,我都想買番個單位!」貪其名字夠搶耳夠氣勢。

港台古靈精怪樓盤名比拼


台灣     香港

國際城市類
蘇黎世    York Place (灣仔)
大英博物館  One New York (長沙灣)
泰晤士    曼克頓山 (美孚)
曼克頓    凱旋門 (西九)

極盡氣派類
天生贏家   皇府山 (上水)
星光大道   御皇庭 (上水)
領袖歐洲   御龍山 (火炭)
天母陛下   君臨天下 (西九)

水天一色類
水世紀    水藍 ‧ 天岸 (東涌)
水立方    碧海藍天 (荔枝角)
四季水秀   海濱南岸 (紅磡)
山清水秀   嵐岸 (馬鞍山)

無法分類
貝森朵夫   天璽 (荔枝角)
長虹Nasdaq  譽 ‧ 港灣 (新蒲崗)
旅行與閱讀  H Cube (荃灣)
阿曼TIT    城中駅 (調景嶺)


* 資料來源:香港及台灣樓盤網站

Tuesday, April 29, 2008

香港人終於有Time Out

蘋果日報 2008年4月29日 Take A Break



長毛你識唔識英文!倒轉睇《Time Out香港》都咁津津有味?


去倫敦,人手一本《Time Out》,全城文化活動一覽無遺。過去20年聽過無數傳媒大亨、老總話要搞香港版《Time Out》,終於還是要《Time Out》親自落場,雖然比北京、上海版遲了3年,但情根早種,萬眾期待。長毛伸出友誼之手,文化大使巧遇英籍編輯,但談笑風生,合照免問!另外,文化界大事有藝發局資助藝評雜誌《文化現場》5月問世,本地鬼佬的文化雜誌又有《邊緣》(《Brink》)雙語革命,《Time Out香港》還只講英文,是否有點落後?



《Time Out香港》才女掌舵


《Time Out香港》上周五創刊,中環、灣仔、尖沙嘴、銅鑼灣隨即搶購一空,出版人Desiree Au,以前是《南華早報》文化版編輯,她說:「自己學中文由睇《蘋果日報》開始,也叫下屬唔識中文都要睇《蘋果》,皆因編採獨立唔怕死,所以自己都好驚被《蘋果》訪問!」終於佢都係派出總編輯Paul Kay擋駕。同樣是中國版《Time Out》的出版人,令人想起《Time Out北京》出版人洪晃這位才女──陳凱歌前妻,當前的中國Top 3博客,又是大思想家、大律師、毛澤東故交章士釗的孫女,毛澤東英語老師、著名女外交官章含之的女兒。在北京和上海的《Time Out》叫《樂》雜誌,但此刻已傳出《Time Out北京》早前易手的消息。


《Time Out香港》的創刊號封面,一出街就被搶購一空,「港女」有價有市。每本$18

蘇絲黃做封面


要知《Time Out》強項是評論文章,一流的文化消費指南,總編輯Paul Kay行年廿九,居港5年,仍鬼佬同行:「《Time Out》這個品牌有意見,讚讚彈彈最緊要誠實,不受外在因素影響,我們的文章作者除了本土,還有紐約、芝加哥、倫敦……」確有幾分國際視野,雖然對象只是香港和澳門。不過《Time Out香港》第一期封面竟然是單眼皮、杏眼、嘴唇上還有一粒的蘇絲黃look!?佢解釋話這個古典形象在《Time Out》已經用了很多年,每當關係到一個城市的秘密(Secret City),我們都是以食指放嘴邊來做封面……,很明顯連佢自己都擺脫唔到「鬼佬眼中的中國美女」這份懷舊情意結,也難怪香港的國際形象,原來還未進化過!


《Time Out北京》和《Time Out上海》都叫《樂》雜誌,中英文版。

長毛:去倫敦都係靠《Time Out》


當街撞正長毛雄,佢話自己去倫敦都係靠《Time Out》,訪問何不預埋佢,但阿Paul遇長毛即政治敏感發作,做慣傳媒,諗起「赤化Time Out」都咪話唔驚!無論我點解釋長毛其實係文化人,《Time Out》粉絲,佢都話合照免問,不過言談之間,得出香港最大的文化問題是場地缺少,兩人甚投契,東西矛盾,本土國際一掃而空!長毛事後才慨嘆:「佢唔明中文,所謂文化與大部份本地人亦格格不入。」《Time Out香港》何時才有像北京、上海一般的中文版?阿Paul話:「籌備至今10個月,先英文,後中文,有希望!」

網站:http://www.timeout.com.hk  查詢:35835678


本土佈防:《文化現場》搶先曝光


《Time Out》靠藝評,但我們的文化人卻冇晒地盤N年,毋須評價的「藝術」橫行多年,「藝評渴求症」幾乎成瘟疫,連西九統帥曾特首都知衰,終於等到藝發局批出「文化評論」雜誌《文化現場》兩年經費,5月1日出台,數十文化評論大家列陣在前:李照興、廖偉棠、潘國靈、張輝、羅維明,還有高行健……但當我深入腹地,偷窺創刊封面,乜咁似《明報月刊》!?老實人做老實事,總編輯趙來發最後跟我說:「當大家心中有個很後現代的期望,我就來給大家一個反高潮。其實我們的確沒有文化評論雜誌,而何謂文化評論亦大有爭論,不如就看看第一期這試金石吧!」《文化現場》執行總監區惠蓮得此資助其實是06年時藝發局找報章搞文化版不果,她毛遂自薦,計劃書竟然得,10年前的《打開》翻身有望……不過佢話最大期望唔係創造奇,而係可持續發展,最緊要將七零八落的實力重組。



網站:http://www.cforculture.com  查詢:28540050


文化評論雜誌《文化現場》的執行總監區惠蓮與總編輯趙來發的一個「文化綠洲夢」。


謝明莊拍攝的實驗封面未完成,也是《文化現場》。


藝發局資助的文化評論雜誌《文化現場》創刊號。


鬼佬《邊緣》文化雙語革命


講本土文化雜誌,從5月起我們都要預埋澳洲鬼佬Mark Aldred自創的《邊緣》一份,阿Mark求愛變移民,千禧登陸,娶得港產美人妻,身為攝影師兼自由記者,受不了編輯的無情刪裁,06年底創辦自己的文化、旅遊、生活雙月刊《Brink》,第一年免費派,今年開始賣,將於5月初出版的一期還中英合璧,雙語革命,內容是獨家訪問美國寸爆大作家高爾‧維多(Gore Vidal),同剛訪港的英國上流下流正邪同體熱爆大作家杰弗里‧阿徹(Jeffrey Archer)談心……你以為他貼錢買難受,為理想傾家蕩產?錯!佢養得起一頭家,出得起稿費人工。總之一切從簡,寸爆哲學自成一家:「公關想免費宣傳唔好搵我,我清楚收費!」借佢睇出爐《Time Out香港》佢即時導讀:「你根本永遠不會遇上這種樣子的香港女子!」



網站:http://www.brinkatl.com  查詢:97826417


Mark Aldred我走我道路,雙語文化雜誌由我做。


專訪傳奇作家Jeffrey Archer。


《邊緣/Brink》中西合璧。


記者、攝影:馮敏兒